知足常樂
第四章
如何達到知足
毫無益處
24.不認識神的人沒有永恆的安全感,所以他們尋求這世界的財寶作為替代品。一貪婪的格言說:「死時最多玩具的人就是贏」,這句話可以說是世俗人生哲學的縮影。
所羅門王擁有比世上任何其他人更多的玩具,是世俗生活典範,但晚年時他醒覺一生犯下大錯,向神認罪悔改。他警告世人今生的什麼事業成就、功名利祿全是虛空的。
神用一個享樂無窮的人來告訴世人,享樂是毫無意義的;生命的價值不是積聚財物和享受肉體之樂;沒有神,沒有永恆,沒有祂的恩典和祝福,生命就像捕風、虛空無益。
傳道書 2:11 後來,我回顧我手所經營的一切和我勞碌所做的工。看哪,全是虛空,全是捕風;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。
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?
25.我們要專注神的真理價值觀,而鄙視這世界的虛假價值觀。我們不要愛這世界,它的現世財寶和神的永恆財寶不能相比較。
世人愛物質財富,但它們給我們一虛假的安全感。世人僧厭貧窮和逆境、困難和苦難,但它們令我們依靠神。一敬虔作者說:「噢,很多時發生的是,你的外在財產越差,你的靈魂就越好;你的外在財產越好,你的靈魂就越糟。」(Jeremiah Burroughs, Rare Jewel ofChristian Contentment, 頁 86-87)
所以我們都應聽從聖經的命令,不貪愛錢財,要為自己所有的而知足。我們更要聽從耶穌的警告,不要用我們永恆的靈魂換取這世界的流逝財寶,萬萬不可財迷心竅,作出愚不可及的交易。
馬可福音
8:36 人就是賺得全世界,賠上自己的生命,有甚麼益處呢?
8:37 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?
世俗財寶是一屬靈負擔
26.我們要培養對永恆價值的熱熾和渴望,和摒棄對世俗價值的追求和野心。如果我們餓渴慕義--義是我們的屬靈需要--神應許我們必得飽足。但如果我們渴望世俗的東西,這些東西今天還在,但明天就可能不在,我們將不會滿足。
對於基督徒來說,這世界的財富和產業實在是他進入天堂旅程的屬靈負擔,因為它們會令他遠離神。使徒保羅警告說,許多人因為貪戀錢財而自我毀滅 (提前6:10)。
一作者明智地勸告:「我們成為滿足不是透過增加我們財產和享樂,而是從降低我們的慾望,將它們削減,直到它們和我們慈愛的天父選擇供應的東西相等。」(Andrew M. Davis, The Power of Contentment, 頁 51)
馬太福音 5:6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!因為他們必得飽足。
學習知足
27.神不是勸喻我們要知足,而是命令我們要知足。知足是我們順服和信靠神的標誌。如果我們不服從和信靠祂,就不能取悅和榮耀祂。
由於我們與生俱來的罪性,知足的美德不會自然而然產生,我們會渴望和貪婪世界的財寶,而且永不滿足。因此,使徒保羅勸喻,我們必須學習怎樣知足。
柏拉圖著名地寫道:「最大的財富是少也知足。」蘇格拉底亦寫道:「誰能得至少也知足,就是最富有的人。」
保羅學會了,只有基本的生活需要,就覺滿足。他希望我們學習這教導,如果我們有真智慧,就會知道我們需要的遠比我們所想要的更少,而且我們已擁有的遠遠超過我們所知的。
提摩太前書
6:7 因為我們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,也不能帶甚麼去;
6:8 只要有衣有食,我們就該知足。
投資永生
28.神創造人有永恆生命,我們要認清生命之道,區別現世和永恆的價值;注目和抓緊永恆的事物,投資永生、輕視今生。對生命有永恆的尺度,無論現世的環境如何,我們都會知足。
基督徒的滿足感源於他認識他的屬靈福祉,比物質福祉遠遠更重要。他不為片刻的歡娛而活,而為永恆福樂而活,兩者之間有天壤之別。
他知道,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,也不能帶甚麼去。
他的人生首要任務是追求神的國和祂的義,如果他這樣做,神應許會給他生活的必需。
馬太福音 6:33 你們要先求神的國和他的義,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。
培養一顆感恩的心
29.如果我們培養一顆感恩的心,我們也會達到知足,因為人不可能同時又感恩又不滿。我們應學習每天都數算祝福,一旦我們意識到有這麼多事情要為之感恩,就會根除生活中的不滿。
神豐富的美善滲透我們生命的每一部分,我們應充滿感恩之情。要認識到,神創造天地萬物,給我們生命,從出生直至永恆,祂關愛我們,滿足我們的需要,賜我們無盡恩典。我們要抱有感恩的心態和人生觀,活出感恩圖報的生命。
詩篇 118:1 你們要稱謝耶和華,因他本為善;他的慈愛永遠長存!
服侍他人
30.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定會感到不滿,但一個為別人的利益而活的人定會福上加福。如果我們不要整日只顧自己的利益,而是將精神集中在別人的福祉上,我們就邁進了知足生活的一大步。
不滿是全神貫注,只顧自己的結果;所以當我們把注意力轉離自我,培養對他人的愛時,就會得到知足。
使徒保羅在獄中時仍然知足,因為他的生活是在於傳福音、幫助、服侍和愛護他人。正如他的著作證明,他的一生都是關乎別人的。
腓立比書
4:1 我所親愛、所想念的弟兄們,你們就是我的喜樂,我的冠冕。我親愛的,你們應當靠主站立得穩。
4:2 我勸友阿蝶和循都基要在主裏同心。
4:3 我也求你這真實同負一軛的,要幫助這兩個女人,因為她們在福音上曾與我、革利免和我其餘的同工一同勞苦,他們的名字都在生命冊上。
抱怨
31.知足的對立面是抱怨。抱怨是內在不滿的外在表達,一個不滿的心會常常抱怨和多多牢騷,我們切忌在神面前抱怨。
神命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可抱怨和發牢騷,否則我們就不能成為祂無可指責的兒女。
那些呻吟抱怨、滿腹牢騷的信徒實處屬靈險境中。他們要麼不信,要麼不服從,在他們的生命中沒有表現出蛻變的心和神的恩典。
因為以色列人的不信,他們一次又一次在曠野向神發怨言。不知足是不信的果子,抱怨是不知足的後果。當他們來到一個沒有水的地方時,他們質疑神是否與他們同在,就表現出不信。以色列人因為不信和抱怨,最終在曠野滅亡。
使徒保羅警告我們要避免這種抱怨的危險,因為它令以色列人蒙受毀滅的詛咒 (林前 10:10-11)。
在猶大書猶大給我們另一嚴重警告:「喜出怨言」 的是「不敬虔的人」,有一天神會審判他們。
猶大書
15 要審判眾人,證實一切不敬虔的人所妄行一切不敬虔的事,又證實不敬虔的罪人所說頂撞他的剛愎的話。」
16 這些人喜出怨言,責怪他人,隨從自己的情慾而行,口說誇大的話,為自己的利益諂媚人。
貪婪
32.貪婪是知足的致命傷,貪婪的心總是想擁有更多東西。世界的生活方式,是想要我何時擁有的更多一點點。認為擁有更多,就會快樂的人永遠不會滿足。
神給我們第十條誡命,是管轄我們慾望的誡命,其他九條都與外在的行為和內心的慾望有關,但第十條只關乎後者。生命不應被慾望主導,這是第十誡所表達的理念。神是信實的神,根據祂的總體計劃給我們最好的。既然祂為了給我們救贖,連自己的兒子也沒有顧惜,我們可以絕對相信,祂會永恆滿足我們所有的需要。
知足是只要自己所擁有的,不是要自己想要的。知足是貪婪的解藥,一個生活的藝術、心靈的美德。
陶恕說:「有神的美善為我們謀求最大的福利,神的智慧來規劃它,神的權能來成就它,我們還欠缺什麼呢?我們當然是所有受造之物最得寵的。」
既然如此,無論我們在什麼景況,在富足或匱乏、安逸或勞苦時,都要做到凡事知足、信守道義、淡泊名利、心滿意足。
誠心所願,我們感激不盡,永永遠遠稱頌讚美神的聖名!
出埃及記 20: 17「不可貪戀你鄰舍的房屋;不可貪戀你鄰舍的妻子、奴僕、婢女、牛驢,以及他一切所有的。」
經文引自《和合本修訂版》,版權屬香港聖經公會所有,蒙允准使用。
感謝我好友黃廣鴻弟兄贊助這福音冊子的印刷費,張
添來弟兄校對,鄺頌欣姊妹技術支援。
版權所有 © 2024 李國慶。出版日期2024年11月。此福音冊子免費贈閱,歡迎索取。
作者簡介:李國慶弟兄,職業律師,教會執事,亦是在職傳道人。他著有一系列40多本福音及末世預言冊子,包括:《快樂》、《耶和華是我的牧者》、《復活》、《阿爸父!》、《耶穌釘十架》、《神恩浩大》、《神的憐憫》、《讚美神!》、《神愛世人》、《耶穌的回來》、《倒數開始》、《核武大戰》、《反猶太主義》、《末日大決戰》、及《敵基督》 等。
他亦有建立: (1) 一個 YouTube 頻道,名為「末世預言-福音頻道」,及 (2) 一個網站,名為 「末世預言-福音網站」;恆常用它們傳播神的大憐憫福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