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足常樂
第一章
為什麽基督徒知足?
一個人究竟需要多少土地?
1. 親愛的朋友,舉世馳名的俄羅斯作家托爾斯泰 (LeoTolstoy),曾講述一個不知足的富農的故事。故事標題是:「一個人究竟需要多少土地?」
故事的富農甚為貪婪,一生都總是想擁有更多。一天,他遇到一個可獲得更多土地的機會。有一大地主對他說,只要他付 1000 盧布,就可擁有他可以在一天內覆蓋大地主的土地;他所到之處、踏足之地都是他的。惟一條件是他必要在日落之前回來,到起步點,否則就會失去所付的 1000 盧布,而且得不到任何土地。
這富農欣然接受這要約。第二天他一早起來,就出發了。他不停地走,一路看到新的肥沃土地,他的貪婪就驅使他前進,於是他覆蓋了很多土地。
過了中午,他意識到,他必須回頭,如果他要獲得土地,就必須快快走。
隨著太陽下山,他加快了步伐。當太陽靠近地平線時,他開始跑步。最後,他看到了起點的地方。他的心臟極速跳動,他氣喘吁吁地跑著,竭盡全力,在太陽從地平線下消失之前幾秒鐘,成功跑過終點線。
但不久他筋疲力盡,不支倒地,一股血從他嘴裡湧出。他身體崩潰,躺了下來,就死了。
他的僕人見主人去世,就用鏟子挖了一個墳墓,量度過夠長夠寬,就埋葬了他。
故事標題是:「一個人究竟需要多少土地?」 托爾斯泰最後說道:「從他的頭到腳只有六呎長,二呎闊,就是他所需要的。」
[托爾斯泰短篇小說,「一個人究竟需要多少土地?」
(節略改良版) ;https://bible.org/book/export/html/21898;
1/10/2018]
路加福音 12:15 於是他對他們說:「你們要謹慎自守,躲避一切的貪心,因為人的生命不在於家道豐富。」
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
2. 聖經人物的知足,和世人普遍的貪婪,成鮮明對比。為什麽他們甚為知足,和世人大不相同呢?
使徒保羅是一位看透人生的聖徒,他著名地寫道:「我已經學會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」。有些人把它作為生命經文,一節他們共鳴的經文,作為人生座右銘。
令人驚訝的是,寫出這金句時,保羅正在遭受迫害,在監獄坐牢。古時的牢獄生涯比現代的更苦不堪言;他喪失自由,被銬在羅馬士兵身邊,不能走動,孤立無援;完全沒有物質享受或安慰,只有監獄的僅維持生命的糧食;他更面對審判,可能要為義殉道。
但在這困境中,他仍然能够知足,真是令人佩服,他的秘密是什麼呢?
腓立比書 4:11 我並不是因缺乏而說這話,因為我已經學會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。

在苦難中知足
3. 有些人可能會同意,雖然我們沒有名利,簡單樸素的生活可以給我們滿足;但是處於經濟困境、身患重病、或面臨試煉和經歷生命的風暴時,當我們正經歷嚴峻的苦難,或陷水深火熱中,又怎能夠知足?在這些景況中期望知足是否不切實際?
這可能是很難以置信,但儘管今生有任何嚴重逆境或困難,基督徒仍可感受到真正的滿足。他的滿足來自神的應許,祂無條件地愛他,永遠眷顧呵護他。
神應許永遠不會撇下,也絕不丟棄他(來 13:5),這是何等寶貴的宣告!他面臨的考驗可能很嚴峻,但祂會照顧及安慰他,必支持和加強他,他又何需掛慮?
神以永恆和無盡的愛來愛他,世上沒有什麽事能叫他與神的愛隔絕,祂的愛不停地澆灌在他的生命裡,他還能想什麼呢?
羅馬書
8:38 因為我深信,無論是死,是活,是天使,是掌權的,是有權能的 ,是現在的事,是將來的事,
8:39 是高處的,是深處的,是別的受造之物,都不能使我們與神的愛隔絕,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裏的。
萬事都互相效力
4. 基督徒甚至在苦難中也知足,因為他知道神是全權神,控制一切,為了祂的榮耀和他的屬靈福祉而行事。神正在他的困難和苦惱中,使他效法祂兒子的榜樣,獲得基督的形像。他的苦難是神的恩典,他相信神有一總計劃,凡事都有因由。儘管他需要忍受一段時間,他還是對神的計劃感到喜樂。
一作者寫道:「基督徒滿足的至高成就,是它在任何情況下都對神的決定感到高興!我們的心被超自然、充滿信心的視野--神榮耀救恩計劃的視野--深深地吸引著。我們渴望看到耶穌的天上榮耀,被來自世上每個國家的崇拜者圍繞著(啟 7:9)。」(Andrew M. Davis,The Power of Contentment, 頁 51)
羅馬書 8:28 我們知道,萬事都互相效力,叫愛神的人得益處,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。
神的天命
5. 基督徒的知足,來自他接受神對他生命一切環境的全權掌控,亦來自他確信萬事都互相效力,叫愛神的人得益處。如果他的天父想要管教、磨煉他,並為他的屬靈福祉塑造他,他應為他的苦難而歡欣,而不是抱怨。一作者說:「疾病(知足說)是神煉金子的熔爐,能令它更閃閃發光!監獄是一小教堂或 禱 告 的 殿 。 」 (Thomas Watson, The art ofContentment, 頁 48)
神每時每刻都在維持自己的創造,並使一切事情根據其全權旨意發展。祂的天命延伸到我們生活中最小的細節,以及最大的事情。即使是看似偶然和無關重要的瑣事,例如骰子的掉落,都是由祂掌控。
祂的全權和天命表示,沒有任何事情是偶然的,祂滿足我們所有的需求,在祂手裏我們絕對安穩。既然我們的美好命運掌握在神的全權手中,而全能全善的祂已為我們的生命制定了明智的計劃,我們又怎麼能夠不滿足呢?
箴言 16:33 人雖可擲籤在膝上,定事卻由耶和華。
耶和華是我的牧者
6. 基督徒很知足,因為神是他的牧者。他受到祂的保護和眷顧,有所需要的一切。神知道他的一切需要,祂的供應是完美的。他信靠他的牧者,不會想要比他牧者所供應的更多。
這並不表示他隨心所願,信神之後生活就會很豐盛,生活無憂,經濟不會窘迫、健康不會缺乏。它是信心的宣言,是因果的關係:因為神是他的牧者,所以他必不致缺乏。
他不會有他想要的一切,但會有神認為他需要的一切。這說明是一個肯定:他有他需要的一切,因為一切都是由他全能全知、全善全智的牧者供應,祂的供應是完美豐盛的。
神給他最好的東西,他可能物質貧窮、生活簡樸,但他知足,祂不給他的奢侈品,他亦不想要。
詩篇 23:1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,我必不致缺乏。
為神的尊大感到滿足
7. 一聖經辭典將知足定義為:「不需求外在環境變更的內在滿足」。
一作者說:「知足,就是在任何環境下,都能處之泰然,這種深沉的內在滿足,乃是基督的恩賜。」
基督徒的知足是對神的偉大屬性和尊大的滿足。神對他有憐憫,有恩惠,不輕易發怒,且有豐盛的慈愛和信實;祂亦是一個饒恕的神,赦免他的罪惡和過犯。
活在這個尊大和美善的神的愛護、關懷和眷顧下,他怎能不知足?
基督徒的知足,取決於他對神給他的永恆財寶和福樂的衷心和深切滿足。祂永恆的大愛給他甜美的心靈狀態。他知道神的旨意是要他永遠以神為樂,享受祂的無盡恩典,然後讚美敬拜祂,給祂應得的榮耀。感謝神!
出埃及記
34:6 耶和華在他面前經過,宣告:「耶和華,耶和華,有憐憫,有恩惠的神,不輕易發怒,且有豐盛的慈愛和信實,
34:7 為千代的人存留慈愛,赦免罪孽、過犯和罪惡,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,必懲罰人的罪,自父及子,直到三、四代。」
永生的盼望
8. 基督徒知足是因為他有永生的盼望。他身在這世界但心不在;他不屬於這世界,因為他是天堂的公民。即使面對生活的考驗和磨難,他仍然保持冷靜和滿足,因為他知道有一天會到達天上的家鄉。
基督徒的盼望不僅是一個願望,而是主所保證的絕對的未來現實,他的前途一片光明,這是神的應許。基督徒有一充滿信心的期待,他會和耶穌在天堂度過永恆,因為神是信實的。
他的心是放在天上的事物,而不是在塵世的事物。因此,物質的富裕或貧窮對他來說並不重要,即使在貧窮中他也很滿足。
希伯來書 11:16 其實他們所羨慕的是一個更美的,就是在天上的家鄉。所以,神並不因他們稱他為神而覺得羞恥,因為他已經為他們預備了一座城。
死人復活
9. 基督徒的滿足也來自基督的復活。因為祂已復活 了,祂是他的初果,有一天他也會復活。他的復活身體將是榮耀、強壯、和不朽壞的。地上的身體會經歷衰老、衰退、腐敗和死亡,但復活的身體將不會有任何腐敗,是充滿榮耀、永恆不滅、永垂不朽的。
面對任何誘惑,一作者說,我們可以對這誘惑說:「的確,我正在受苦及承受極大的痛楚。的確,我的現世狀況是我經歷過最糟糕的。但我知道這一件事:基督復活了,祂戰勝了死亡。祂不為自己戰勝死亡,祂為我擊敗了它。總有一天,我會從墳墓中出來,有一復活的身體,會像父神國度中的太陽一樣閃耀!」(Andrew M. Davis, The Power of Contentment, 頁 87)
哥林多前書
15:42 死人復活也是這樣。所種的是會朽壞的,復活的是不朽壞的;
15:43 所種的是羞辱的,復活的是榮耀的;所種的是軟弱的,復活的是強壯的;
永恆的尺度
10.基督徒的知足來自神的應許,他會在這生命結束之後在祂的樂園享受永生。在永恆的尺度下,正如一聖賢說,這有限的最多七十到八十年的現世生命,就像「在二等旅館裡過的一夜」,一樣微不足道。
只要他的永恆是穩妥,如果在二等旅館一夜的生活有不如意地方,又有何干?它們在充滿永不止息的福樂和喜悅的永恆生命中,只不過是一瑣事。
創造宇宙的神深深愛他,如同愛祂兒子耶穌一樣 (約17:23),供應他內心的真正需求,他有恩典滿溢的心靈狀態,當然心滿意足。
哥林多後書 4:18 因為我們不是顧念看得見的,而是顧念看不見的;原來看得見的是暫時的,看不見的才是永遠的。
神的奇妙恩典
11.基督徒很知足,因為他已被神的奇妙恩典令他心感滿足。宇宙的創造者,天地的主人和生命作者視他為朋友,並為他的救贖而捨棄了自己生命,好讓他可以和神共度永恆。因為他「已經出死入生了」(約壹 3:14),在任何情況下他都會感激不盡地感到知足。
基督徒的知足並非是因為他對物質財富的渴望得到滿足,而是因他意識到在耶穌基督裡有無限的屬靈財寶。基督徒知足,是因為他的永恆財寶既然給他無限滿足,他就不介意甚至藐視這世界的流逝財寶。
他銘記聖經的教導,不要愛這世界或它的財寶,因為愛這世界,愛神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;他若移情別戀,與世俗為友,就是不愛神,對神不忠,在靈性中犯淫亂的罪 (雅 4:4)。
約翰福音 15:13 人為朋友捨命,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