彼得三次不認主
第五章
彼得的復興
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?
- 彼得的跌倒不是彼得的結局。彼得不認主,但主沒有不認他。在祂復活後不久,祂向門徒顯現,包括彼得。祂和他們一起吃早餐,之後祂開始在眾人面前問他三個問題。祂這樣做,不是要他難堪,是要在眾人面前恢復他的地位。
首先祂問他是否愛祂比「這些」更深, 「這些」意思可能是指他的漁船和漁網,即他的捕魚生涯,但更可能是指其他門徒。
耶穌意思是,他是否愛祂比其他門徒愛祂更多?因為他曾說,即使眾人為祂的緣故跌倒,他也絕不跌倒。雖然他不相信別人的忠心,但他相信自己的忠心。他認為他的愛比其他人的愛更大,現在耶穌問他是否如此。
約翰福音21:15a他們吃完了早飯,耶穌對西門‧彼得說:「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?」
彼得最初叫西門
- 彼得的原名是西門。耶穌呼喚他做門徒之後,給了他新的名字彼得。這名字在希臘語意思是石頭。顯然耶穌認為彼得是一不穩定的人,給他新名字,鼓勵他成為好像石頭那麼穩固的人。耶穌的說話,亦是一應許和預言。最終,經過一番磨煉之後,彼得的確成為初期教會的磐石,有堅定不移的信心,為主見證,帶人歸正。
從那時起,耶穌有時稱他為彼得,有時稱他為西門,視乎祂想給他什麼信息。正如一作者解釋:「如果祂稱他為西門,衪就是發信息,他的行為像他的舊我。如果祂稱他為石頭,祂就是稱讚他行事恰當。」
在這場合,耶穌叫彼得為西門,因為祂想提醒他,他的舊我,犯了不認主的罪。
約翰福音1:42於是安得烈領西門去見耶穌。耶穌看著他,說:「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要稱為磯法。」(「磯法」翻出來就是彼得。)
第一次問
- 我們若細心查考,就會觀察到,上次彼得在炭火面前被問及關於耶穌時,他三次不認主(約18:18);今次耶穌又安排他在炭火面前,被問及關於耶穌三次,祂三次問他愛不愛祂。
第一次彼得的回答是肯定他愛祂。主給了他一個撤回自己的機會,他抓住了,不再吹噓自己更大的愛。他只說愛祂,沒有說比其他門徒更愛祂。
在聽到這肯定之後,主立刻恢復了彼得的位置,並重新差遣他照顧祂的小羊。祂將要離開這世界,現在要委派門徒服侍祂的子民。
約翰福音
21:15b彼得對他說:「主啊,是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」
21:15c耶穌說:「你餵養我的小羊。」
第二次問
- 問了第一次之後,耶穌又問第二次愛不愛祂的問題;今次不是他是否愛祂比其他門徒愛祂更多,而只是他愛不愛祂。彼得再次回答是肯定的,耶穌亦再次透過要求他照顧祂的羊來恢復他的位置。
耶穌要彼得將服侍放在第一位,牧養和帶領祂的羊群,來表現出他的愛。
約翰福音21:16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:「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嗎?」彼得對他說:「主啊,是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」耶穌說:「你牧養我的羊。」
第三次問
- 之後耶穌第三次問彼得同樣的問題,你愛我嗎?毫無疑問,祂想提醒他,他曾三次不認祂。祂已準備原諒他,但先要給他一個醫治的教訓。
一作者觀察到:「我們不必懷疑,我們的主,就像一熟練的醫生,故意激起這悲痛。祂打算刺破使徒的良心,並且給他一嚴肅的教訓。如果對門徒的被質疑是令人心痛的,那麼被不認的老師定更是心痛!」 (J C Ryle, Expository Thoughts on John, Vol 3, 頁498)
很明顯,耶穌三次問同樣的問題,因為彼得三次不認他的主。彼得的心受傷了,但耶穌讓他有機會三次肯定他的愛,去對消他的三次不認主。這是痛苦的,但也是必要療程,會恢復和堅固他的信心。
約翰福音21:17a耶穌第三次對他說:「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嗎?」
大愛和友愛
- 聖經學者注意到,在希臘原文,耶穌在前兩個問題用的愛詞是agapao,它代表至高無上的無條件的愛;但彼得使用的詞是phileo,只意味著喜愛或兄弟般的友愛,一般的愛。痛苦地意識到他的軟弱和失敗,彼得感到內疚,無法宣稱耶穌的大愛。
耶穌第一次和第二次問彼得時說:你大愛我嗎?兩次彼得都回答說:我友愛你。
但問到第三次,耶穌不再是說,你大愛我嗎?而是說:你友愛我嗎? 換句話說,祂降到彼得的水平,甚至質疑他是否對衪有那種較低層次的友愛,所以聽到這第三個問題,彼得就感到憂愁。
一作者評論說:「在祂的第一個問題,主挑戰彼得的愛的優越性。在祂的第二個問題,主挑戰彼得是否有任何愛。在這裡,在祂的第三個問題,主甚至挑戰他的友愛!這是相當令人反省!但它有預期的效果,主只會傷害祂可以醫治的。」 (Arthur Pink, Exposition of the Gospel of John, 頁1138)
約翰福音21:17b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「你愛我嗎」,就憂愁,對耶穌說:「主啊,你無所不知,你知道我愛你。」
彼得的復興完成了
- 彼得向主的無所不知求助,說祂是知道他愛祂的。第三次耶穌亦毫無疑問地接受了他對祂愛的宣言,並給予重任,吩咐他照顧祂的羊。彼得的復興就這樣完成了。
他曾在眾人面前三次不認耶穌,寬宏大量的耶穌現在在眾人面前讓他三次肯定他對祂的愛,並三次重新呼召他,差派他去照顧祂的子民。
約翰福音21:17c耶穌說:「你餵養我的羊。
彼得要成為殉道者
- 我們慈祥的主不僅使彼得恢復了使徒的地位,祂甚至賜予他一信徒最大的榮譽:祂預言他將會被釘十架,為祂殉道。既然彼得已自愧蒙羞,變成謙卑了,祂就會為祂的榮耀大大使用他。祂預告說,他年老時,會「伸出手來,別人要把你束上」;在當時的語言,這意思是他有一天將要釘十架。
教會的傳統說,他為義受迫逼,被釘十架,勇敢殉道;他要求他的劊子手將他的十架倒轉過來,頭向地面,因為他認為自己不配死在和他的主同樣的位置。
約翰福音
21:18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,你年輕的時候,自己束上帶子,隨意往來;但年老的時候,你要伸出手來,別人要把你束上,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。」
21:19耶穌說這話,是指彼得會怎樣死來榮耀神。說了這話,耶穌對他說:「你跟從我吧!」
彼得押在監裏
- 彼得的誇口,說自己會為耶穌下監和死(路22:23),很有諷刺意味,因為他只是錯了一半。他只是錯了一半,因為那天晚上他沒有為祂死,但多年後他真的會為祂死。
他也有為耶穌下監。在使徒行傳我們見到,希律王迫害基督徒,並捉了彼得,押在監裏,雖然這只是一短暫的監禁,因為那天晚上主就派天使來拯救他。最終他確實有為耶穌下監和死。
使徒行傳12:4希律捉了彼得,押在監裏,交給四班士兵看守,每班四個人,企圖要在逾越節後把他提出來,當著百姓辦他。
耶穌的饒恕
- 我們從彼得的復興見到,沒有任何罪行是太大,不能被耶穌饒恕。祂以完美的愛愛我們,在祂裏面沒有任何罪的記錄。儘管我們的軟弱,祂不耿耿於懷,仍然透過聖靈在我們裏面工作,將我們模成祂的形象。彼得不僅被饒恕,而且得到了一恩賜的差派。主大大使用他,用他手作的事工來拯救許多靈魂。
彼得的饒恕對我們來說是個好消息。雖然我們經常不能站立得穩,但神卻是恆久忍耐,以恩典和憐憫對待我們。儘管我們的軟弱和跌倒,我們仍可在耶穌的事工中發揮作用。當我們失敗時,只要我們向祂認罪悔改,祂會饒恕我們,就像祂饒恕彼得一樣。施恩的主又會使我們重新得力、再接再厲。
哥林多前書
13:4愛是恆久忍耐;又有恩慈;愛是不嫉妒;愛是不自誇,不張狂,
13:5不做害羞的事,不求自己的益處,不輕易發怒,不計算人的惡,
耶穌的智慧
- 經歷三次不認他主的羞辱之後,彼得在門徒中的地位自然是不穩。在這關鍵時刻,他表現得如此怯懦,門徒為什麼還要接受他的領導地位?因此,如果彼得要在事工中起作用,他的復興是必要的。
我們在這裡見到,耶穌在復興彼得時的智慧和恩典。祂刺痛了他的良心,給他一嚴肅的教訓,使他恢復在門徒中的領導地位,並堅固他的信心,又重新差派他去牧養衪的羊。
在做這一切工作中,祂沒有任何嚴厲苛刻的言辭或斥責,只是問他三個令人心省的問題。由於祂的饒恕,恢復地位之後,彼得後來成為一偉大的福音戰士,聖經兩本書信的作者 (彼得前書和彼得後書),最終更成為一殉道者,為神的榮耀死在十架上。
約翰福音21:18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,你年輕的時候,自己束上帶子,隨意往來;但年老的時候,你要伸出手來,別人要把你束上,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。」
彼得又多行神蹟
- 彼得的跌倒,是他生命的至大挫敗,但亦是他生命的轉捩點,他的祝福。這挫敗使他摒棄自我,成為一心靈破碎和痛悔的人,於是聖靈就可進入他的生命,改造變化他,然後大大使用他。
他的性格經神的琢磨,靈命得祂操練;他在挫敗中得成長,趨於成熟,就可榮耀神。之前懼怕使女,3次不認主,在耶穌升天後,在五旬節日他帶領3,000人悔改受洗;在所羅門廊下又不畏官府,無懼拘留,增添男丁信徒至5,000。他由魯莽退縮,變成穩重勇敢,最終更為義殉道。
一個簡樸的漁夫,經神的塑造,成為屬靈巨人,這就是彼得故事的美好結局。
這故事教導我們,人性的軟弱,耶穌的憐憫;驕傲的惡果,耶穌的寬宏。彼得3次誇口,耶穌2次警告他;他3次不認主,但在眾人面前耶穌給他3次機會,肯定他的愛;又3次恢復他的地位,更委以重任。
主給他的恩典是那麽深厚綿長。在人的軟弱和跌倒中,看到神的慈愛和憐憫,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省的故事。
讓我們銘記,靈命挫敗掙扎時,萬事都互相效力,叫愛神的人得益處;只要我們深深悔改、「出去痛哭」,就可以有嶄新的開始,重新得力,靠主得勝。感謝讚美神,阿們!
使徒行傳2:41於是領受他話的人,都受了洗;那一天,門徒約添了三千人。
經文引自《和合本修訂版》,版權屬香港聖經公會所有,蒙允准使用。感謝我好友黃鴻弟兄贊助這册子的印刷費,張添來弟兄校對。版權所有 © 2023 李國慶。出版日期 2023 年8月。此福音冊子免費贈閱,歡迎索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