彼得三次不認主
第四章
彼得三次不認主
第一次不認
- 當耶穌在大祭司的住所裡受審時,彼得也在外面的院子裡受試煉。他的測試開始時,一個女僕聲稱她見過他和加利利人耶穌一起。她只是一個女僕,不是什麼高級官員,但彼得卻感到非常懼怕,他於是否認是和耶穌一起的。
只在幾個小時前,他說為了耶穌,至死不渝,但現在卻否認認識祂。一個使女就暴露了彼得的弱點,正如奧古斯丁說:「看到教會最堅定的支柱,只被一口氣的危險觸摸到,就全身顫抖。」
馬太福音
26:69彼得在外面院子裏坐著,有一個使女前來,說:「你素來也是同那加利利人耶穌一起的。」
26:70彼得在眾人面前卻不承認,說:「我不知道你說的是甚麼!」
第二次不認
- 後來另一女僕,又聲稱他和拿撒勒耶穌一起的,他顯然怕受牽連,再次否認,說他不認識耶穌,今次並且起誓而說這話,意思是他引用神的名字,肯定他是說實話。
首先,他否認認識祂,現在,他甚至發誓說不認識祂。在這兩個場合,都只是一女僕人向他說話。婦女在古代社會沒有什麽地位,而且這兩個女人只是奴隸,對彼得沒有任何傷害力,然而他卻怕得要死,怕得要不認祂的主。
馬太福音
26:71他出去,到了門口,又有一個使女看見他,就對那裏的人說:「這個人是同拿撒勒人耶穌一起的。」
26:72彼得又不承認,起誓說:「我不認得那個人。」
第三次不認
- 彼得仍留在院子裡,顯然他仍然希望得到有關耶穌審判的第一手資料。不久,有些人指出,從他的口音知道,他和耶穌是一夥的。聽到這樣的指控,他又再否認認識祂。每一否認都比以前的更強烈,這次他詛咒自己,「賭咒發誓」,意思是如果他說的不是真的,他求神懲罰他。
這場合應該是他為耶穌勇敢做見證的時候,但令人遺憾地,它卻成為他生命的至大恥辱的時刻。
馬太福音
26:73過了不久,旁邊站著的人進前來,對彼得說:「你的確是他們一夥的,你的口音把你顯露出來了。」
26:74a彼得就賭咒發誓說:「我不認得那個人。」
雞就叫了
- 他做了耶穌的門徒三年半,是祂親密的朋友,聽過祂的教導,又目睹祂的神蹟,在幾個小時前剛發誓他寧死也不離棄祂,現在卻三次不認和祂有任何關係,甚至不認識祂。當他這樣做時,雞就叫了,耶穌之前的預言就應驗了。
他曾經在主面前誓言旦旦,但他的壯志豪情,原來不堪一擊,一個使女(不是官長或祭司),就足以使他在公眾場合發假誓。他的軟弱表露無遺,在他之後的痛哭中,他定有承認他的自我軟弱失敗,哀求耶穌的憐憫;無疑他摒棄舊我,從新出發。
馬太福音26:74b立刻雞就叫了。
耶穌轉身過來看彼得
- 路加告訴我們,在雞叫的那一刻,耶穌轉身過來看彼得。我們不知道那一刻耶穌在那裡;也許祂正經過院子,從亞那(大祭司的岳父)到該亞法(大祭司)那裏。祂的表情令彼得想起祂的話,他的心就碎了。在祂最需要他的那一刻,他離棄了追隨了三年多的親密主和好友。
我們知道,我們的親人,可比敵人傷害我們更甚,所以耶穌必受到彼得不認的深深傷害,比敵人的傷害更痛。祂即將為他的罪而死,但祂所深愛和服侍三年多的門徒們全都離棄祂,在那一刻祂無疑是地上最孤獨的人。
詩人大衛亦有遭同伴和親密朋友背叛的痛苦經歷,看看他以下的心聲,的確是很痛苦的。
詩篇
55:12原來,不是仇敵辱罵我,若是仇敵,還可忍受;也不是恨我的人向我狂妄自大,若是恨我的人,我必躲避他。
55:13不料是你;你原與我同等,是我的朋友,是我的知己!
耶穌的智慧
- 在路加敘述的場景中,一切都發生在大祭司的院子裡,路加好像視彼得在耶穌面前不認祂。目睹祂的主要使徒,在一連串不認中跌倒,定加深了耶穌被敵人嘲笑侮辱的劇痛。
彼得的行為無疑是羞恥不忠,然而耶穌定是充滿慈愛憐憫地看著他,因為之後他就出去痛苦哭泣。
一作者評論說:「被嗜血和侮辱的敵人所包圍,正期待可怕的暴行、不公的審判、和痛苦的死亡的前景時,主耶穌亦有時間憐愛地想到祂可憐的犯錯門徒......那一看有深刻的意義。這是彼得永遠不會忘記的講道。」(J C Ryle, Luke, Volume 2, 頁438)
我們需要懂得欣賞耶穌的智慧,路加說祂看彼得而不是和他說話。如果祂和他說話,彼得的偽裝就會被識破,祂和他都會受到嘲弄和譏笑。
正如司布真說:「如果祂當時對彼得說話,那麼暴徒就會攻擊他,或至少這下流的群眾會評論老師的悲傷和門徒的背叛:我們慈祥的主永不會不必要地暴露祂選民的錯誤。可能沒有任何言語可表達出那同情的表情。弟兄們,耶穌的『看』包含了像聖經一樣大的一本書......我們的救主使用最精明、最全面、最有效的方法來向犯錯信徒的心說話。
路加福音
22:61主轉過身來看彼得,彼得就想起主對他所說的話:「今日雞叫以前,你要三次不認我。」
22:62他就出去痛哭。
彼得的悔改
- 在耶穌轉身看彼得之後,他走出庭院,痛苦哭泣。蒙神光照,他認識到自己的罪,為它哀慟。下面的經文沒有說他悔改,但我們從後來的事情知道他必定有這樣做。
他的悔改和猶大的絕望形成鮮明對比。猶大因出賣一無辜的人而被他的良心定罪,但他沒有為罪哀慟,沒有尋求耶穌的饒恕,沒有回轉向神,而是把事情掌握在自己手中。他的悲傷是一種世俗的悲傷,他不是悔改,只是後悔、遺憾他做錯了;它導致死亡,而不是生命。他寧願殺死自己身體,也不肯殺死自我。
但彼得卻蒙神光照,為罪懊悔,憑信心悔改。最後他被他的主人復興了,在他的餘生忠心地服侍祂。猶大和彼得分別是我們的鑑戒和楷模。
馬可福音
14:71彼得就賭咒發誓說:「我不認得你們說的這個人。」
14:72立刻,雞叫了第二遍。彼得想起耶穌對他所說的話:「雞叫兩遍以前,你要三次不認我。」他就忍不住哭了。